Lond. J. Bot. 1:486. 1842.
直立大灌木或小乔木,高8-12 m。茎分枝开展,有时屈曲延伸,近成攀援状,密被黄褐色或淡黄色绒毛。叶柄粗壮,长1-2.5cm,被密绒毛;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6-16cm,宽4-9cm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有时截形,两侧多少不相等,边缘全缘、浅波状或具疏钝齿,先端钝或急尖,侧脉每边7-9条,下面密被黄色绒毛,上面粗糙,疏被贴生短硬毛,后毛被多少脱落,有腺体。头状花序多数,直径5-6mm,在茎、枝端排成伞房花序状的聚伞花序;花序梗长4-6mm,密被绒毛;总苞钟形,长4-6mm;总苞片4-5层,卵形、椭圆形或长圆形,长2-6mm,先端钝,下面密被淡黄色短绒毛;花序托平,具小窝孔;管状花8-10朵,长5-6mm,花冠粉红色或淡紫色,有香气,檐部裂片条状披针形,先端具白色微柔毛。瘦果稍压扁,长2-3mm,具4-5条纵棱,无毛;冠毛淡黄色,2层,外层冠毛极短,内层冠毛糙毛状,长7-8mm。花期:8月至翌年2月。果期:8月至翌年2月。
产地:南澳、排牙山、葵涌、坪山(华农深圳采集队 545)、田心山、盐田(张寿洲等 0071)、梧桐山(曾治华 012334)。生于山谷疏林中,常攀援于树上,海拔200-500m。
分布:福建、广东、香港、海南、广西和云南(南部)。印度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、老挝和柬埔寨。
用途:全草入药,治腹痛、肠炎和痧气等症。